沈帥青:煙霧探測器 防火保平安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7/11/17 01:0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本港舊樓與工廈屢遭質疑缺乏防火設備,比起多國早已強制安裝煙霧探測器,無疑落後。煙霧探測器預警效果甚佳,價格亦相宜,不失為防火良策。

新加坡政府昨日宣布,明年6月起將立法強制新建住宅安裝煙霧探測器,成本將由發展商承擔,政府會替出租組屋加裝,業主裝修現有單位亦或需符合規例。據當地民防部隊(SCDF),煙霧探測器每個約50至80新加坡元(約287至460港元)。

SCDF曾反映,住宅樓房雖設有火警鐘,惟只於真正火災時有用,無法探測「陰燃」(smouldering fire),如香煙慢慢低温燒着家具。據科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趙汝恆,逾8成火災元兇正是陰燃。美國消防協會(NFPA)更指,陰燃排放大量無色無味卻有毒的一氧化碳,常人無法察覺,是火災主要致命原因。

星洲獨居長者人數漸增,議員Khatoon Mazman表示住宅安裝煙霧探測器刻不容緩,因為長者健忘,容易忘記關掉煮食爐。台灣內政部亦指,老人機能退化,行動及判斷力皆降低,更需火災警報器協助及早離開火場。據統計,台灣2014至16年的住宅火災中,高達81名死者為70歲以上,佔全部的20%,屬各年齡層中最高。

美國早於1976年就強制安裝煙霧警報器,份屬全球先行者,亞洲則以2006年起要求新屋安裝的日本為先驅。有研究發現,警報器令美國及日本的致命火警減少了46%及41%。

火災警報器日新月異,部分能同時探測煙霧及一氧化碳,可發出巨響免人於睡命中斃命,亦方便消防趁火勢尚未失控趕快撲熄。個別智能警報器甚至可發聲教人如何保命,警報器近乎無電會發手機警告,以免得物無所用。

據統計,美國近95%的煙霧探測器屬於舊式的離子(ionization)煙霧報警器,但新型新型光電(photoelectric)煙霧傳感器更易探測到陰燃,更能及時預警。眼下海外已不止關注有沒有安裝,而是安裝甚麼,如澳洲昆士蘭年初立法要求所有新建住宅轉用光電煙霧傳感器。

可是,本港尚未能與國際接軌,無疑顯得落後。據消防處數據,2011至2015年間,住宅大廈每年均有至少1300單火警,令數以百計名市民受傷,十來二十個居民甚至消防員不幸喪生。

煙霧探測器價格較低廉,本港市面每個大約數百元,與星洲相若。市民若想自行安裝煙霧探測器,須注意提供充足電源。昆士蘭政府指,應將其連接上主要電線,並提供輔助電源,避免只用電池,以防斷電。

劏房問題惡化,近年屢生火災,媒體與議員一直批評防火設施不足。港府欲活化工廈,實應考慮立法要求安裝感應器,且如台灣般資助有需要的業主,才能防患於未然。

外國裝煙霧探測器普遍

  • 英國:2015年實施的法案規定,私人業主須在每層樓安裝至少1個煙霧探測器,裝有燃木、燃煤暖爐的房間更要有一氧化碳探測器,更新租約時必須確保正常運作,違者可罰5,000英鎊(約5.1萬港元)
  • 法國:2015年起所有住宅皆要有至少1個煙霧探測器,由房東負責安裝、租客維修保養;若沒感應器,保險公司可拒絕提供火險賠償
  • 澳洲:南澳洲規定所有住宅業主或房東須安裝煙霧探測器,如1998年以後購入的樓房需使用永久交流電又或至少有10年期的電池探測器,違例者可罰款750澳元(約4,000港元)
  • 日本:自2010年起,全國房屋均須安裝火災警報器,但只視為義務,不設罰則;滋賀大學2008年發明可噴出日式芥末氣味的警報器,供失聰人士使用

撰文 : 沈帥青